Tableau 优课堂 | 第68课:在 Tableau 中制作布林线

发布于: 2023-08-23

欢迎观看由优阅达制作的【优课堂】系列视频。本节课,我们来学习:在 Tableau 中制作布林线。


布林线简介

布林线(BOLL)指标通常用于金融股价分析中,用基于特定时期的移动平均值来判断股票是否处于超买或超卖状态。布林线的基本原理是移动平均线,而移动平均线是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计算出来的。


Step1:创建并设置参数

在本次示例中,需要创建一个参数 “移动窗口”,用于为最终用户提供需要选择的时间段。可以对这个参数进行编辑,来查看其具体设置。

可以看到,它的数据类型为整数,值范围是 1 到 50,当前值为 20。

视图中的日期显示为“周”,所以“移动窗口”参数显示的就是前 20 周。

如果将日期改成“天”,那么“移动窗口” 参数就代表前 20 天。

布林线有上、下两条轨线,并使用特定倍数的标准差来确定。

本示例中也有一个参数 “标准差倍数”,可用来设置这个倍数值。对此参数进行编辑,可以看到它也是一个整数,值范围是 1 到 4 ,当前值为 2。


Step2:创建核心计算字段

接下来,需要创建两个核心的计算字段:“移动平均线”和“标准差”。

首先是“移动平均线”。对其进行编辑,以便查看公式:

WINDOW_AVG(AVG([收盘]), -[移动窗口], 0)

公式表达的意思是:要计算指定时间段内收盘均价的移动平均值,时间段由“移动窗口”参数值和代表到现在的0来构成。

而“标准差”字段的计算逻辑与“移动平均线”非常相似,公式结构是完全相同的,只是函数不同:

WINDOW_STDEV(AVG([收盘]),-[移动窗口],0)

之所以使用 WINDOW_AVG 和 WINDOW_STDEV 函数,是为了便于查看不同的时间周期,所以需要使用视图中的值来计算,而非调取原始数据集中的值。

两个核心字段创建好了,那么接下来就可以通过计算创建“上轨线(压力线)”和 “下轨线(支撑线)”字段了。

从上轨线的计算公式来看,上轨线的上升幅度就是在 “中轨线”(移动平均线)的基础上增加多少倍的标准差,公式如下图所示:

[中轨线(移动平均线)]+[标准差倍数]*[标准差]

下轨线是一样的字段和公式结构,但需要将+号变为-号,代表下降多少幅度,公式如下图所示:

[中轨线(移动平均线)]-[标准差倍数]*[标准差]


Step3:创建布林线视图

若要组合视图,请将计算字段“中轨线”拖放至行,右键单击此胶囊并选择“双轴”。

然后把计算字段“上轨线”和“下轨线”逐一拖放至视图右侧的轴中。随后,鼠标右键单击轴,选择 “同步轴”。再次右键单击轴,并取消勾选 “显示标题”。

单击“标记”卡中的颜色,然后将除了收盘均价线之外的线设置为灰色。

最后,就像控制图一样,也可以使用计算来确定值是否在轨道外。本示例中还有一个名为“是否报警”的计算字段,可用于判断收盘均价是否低于下轨线或高于上轨线。

点击展开“平均值(收盘价)”标记卡,将此计算字段拖入颜色中。此时,视图将清晰显示收盘均价在信赖区间(上下轨线间的通道)之外的值。

我们还可以通过编辑颜色并显示标记,来更好区分超出信赖区间的值。

总之,要创建这个布林线视图,必须要有:一个移动平均值(移动平均线)和一个基于与移动平均值相同周期的标准差;上、下轨线则由移动平均值加上或减去一些倍数的标准差而构成。

如果需要,移动平均值和标准差的时间周期可以是参数,而不是固定值,标准差的倍数也可以使用参数来代替,以便动态查看布林线视图变化。



以上就是关于「在 Tableau 中制作布林线」的全部内容。感谢观看本视频,更多 Tableau 学习资源,请关注微信公众号“优阅达大数据生态”。


更多相关信息,请访问专题页: Tableau使用入门教程